12月2日下午,驻宣城市的5名省人大代表应安徽省人民检察院邀请,正式开启对合肥检察工作的交叉视察。视察首站,代表们就直接奔赴公益诉讼案件现场,来到巢湖市北郊矿山及双桥河两地,了解生态修复治理情况。
向北登高,废弃矿山再化金银山
在巢湖,人大代表们首先来到北郊废弃矿山修复现场。这座矿山位于巢湖市区西北方,总面积约5.37平方公里,最高峰时区域内有20余座露天采石矿山,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矿山逐步关停,但满目疮痍的废弃矿山成了环巢湖美景中的遗憾。
2016年9月,巢湖市人民检察院在办理非法采矿系列案件中发现北郊废弃矿山区域存在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同年10月12日,依法向巢湖市国土资源局发出检察建议,督促该局积极推进矿山修复整治工作。经审批,北郊矿山治理列入环巢湖地区矿山治理修复项目,目前已投入资金8000万元,已完成治理面积4平方公里左右,有效改善了生态和地质环境,提升了矿区总体环境治理。
在矿山山顶,代表们一边听取检察官关于废弃矿山修复治理进展,检察机关公益诉讼案件办理情况的汇报;一边环顾四周、细致查看,实地检验修复治理成效。
“山上已经长满了树木而且比较茂盛,人说‘十年树木’,这里的生态修复开展得确实比较到位。”
看到曾经裸露的山体矿坑如今覆满植被,代表们纷纷对修复成果表示赞许,几处仍然裸露的山体也引起了代表的关注。
“这边还有好几处山体裸露,是修复难度比较大吗?”
“这几处剖面是地质学上所说的‘金钉子’,能够反映巢湖区域历史地质演变的情况,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目前已经有五十余所高校在这里建立了地质实践教学基地,所以我们在修复中特地保留了这些区域,更好发挥它们的价值。”
“原来如此,这还真是总书记所说的‘金山银山’了。”
向南邻水,昔日“龙须沟”蝶变景观河
考察完北郊废弃矿山修复现场,代表们又一路向南,来到位于巢湖岸边的双桥河,了解这条流入巢湖的主要河流的水体修复治理情况。
双桥河位于巢湖北岸东侧,全长9.6公里,流域面积27平方公里,是流入巢湖的主要河流之一。由于流域内建成面积大,受城市面源污染、河道内源污染等因素影响,水质长期为劣五类,被列为国务院《“十三五”生态环保规划》水污染防治考核控制单元。
2017年10月,接到群众反映双桥河流域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巢湖市人民检察院立即组织干警实地调查取证,分别向属地街道、城管局、水务局、林业局等部门发出检察建议,督促上述单位对双桥河流域进行环境整治。相关部门按照“控源、截污、清淤、修复”的工作思路,清理各类垃圾1200余吨,清理淤土22万余方,对176个排污口进行截污,补植绿化24万余平方米……自2018年,双桥河水质达到三类标准,实现了“水清流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的治理目标。并于今年,作为合肥市唯一一条申报入选河流,荣获省级示范河称号。
在双桥河岸边,代表们听取完有关情况介绍后,来到双桥河湿地公园漫步。夕阳西下,湿地公园内芦絮洁白,双桥河水面波光粼粼,沿岸河堤上往来散步、漫步的居民络绎不绝。
“双桥河治理好了,周边居民生活的幸福感明显提升了很多,这才真正体现了我们生态修复治理工作的最终目标。”看着来往休闲锻炼的居民,代表们不禁发出感慨,同时也对检察机关提出殷切期盼,“水体污染防治是长期工程,希望检察机关继续保持工作力度,长期监督,守护好这条来之不易的幸福河。”
省人大常委会监察和司法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高宗祥陪同视察。接下来,代表们还将前往相关企业,实地考察合肥市检察机关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工作成效。


